交通在蒙特利尔-人人尽功用-圣徒拾穗

约翰壹书第四章

神就是爱(约壹 4: 8, 16)

爱(agape) 是神的本质(substance) , 也是神的属性(attributes) 之一. 在新约圣经中提到 “爱” (包括文法里各种词语和时态) 最多的就是使徒约翰, 尤其是约翰壹书. 其中的第四章也特别讲述了一些经历这爱的生活细节.

当初神在创造始祖亚当与夏娃时, 乃是根据神的旨意、目的、计划与经纶, 并且也是在神的大爱里进行的. 丝毫没有 “惧怕” 这个辞和其实质的掺入. 等到罪进入人之後, 人就堕落了, 知道违背了神的话(创2: 17), 心虚就不敢见神, 因之 开始离开神, 藏起来, 也就是怕神起来.

违背神的话就是罪. 罪的结果立即引起良心的谴责, 直觉也跟著不起作用, 与神的交通也开始断绝. 换句话说就是灵失效. 至终 “罪的工价乃是死” (罗 6: 23) 的临及.

约壹 4:18的 “惧怕” (包括刑罚在内), 当然与罪大有关系. 而 “完全的爱” 就是 “神圣的爱” 或 ”神的爱” ; 乃是在 “神圣奥秘的范畴” 的特徵之一. 罪是绝无可能共此范畴, 亦即绝无可能与 “神的爱” 联在一起. 换句话说, “惧怕” 绝无可能与 “神的爱” 联在一起. 只要有 “神的爱” 的地方不可能有 “惧怕” 存在, 而是这 “完全的爱” 会把 “惧怕” 驱除. 诗歌 “惊人恩典” 第二节 “恩典教导我心惧怕, 又将惧怕除掉.” 说出在初得救时, 我们怕得罪神, 伤神的心, 没有讨神的喜悦, 所以难免行事为人, 怕被神审判受罚 (这是很健康, 也是很正常的). 及至生命渐长, 活在 “神的爱” 里, 当然就没有 “惧怕” . 如果有惧怕, 就表示没有活在 “神的爱” 里.

严格地来说, ”神是爱”, 表明人不可能是爱. 否则人岂不就是神? 明乎此, 则不难理解 “没有义人, 连一个也没有(罗3: 10 etc.)”, 和 “只有一位是善的(太 19: 17 etc.)” 等等. 这也说出, 不论是主观的认识或知道(oida) 以及客观的认识或知道(ginosko) “神的爱(agape) “ 与 “人间的爱(phileo)” 都是指其量的相对性, 而不是指量的绝对性来说的. 主耶稣基督只命令我们要弟兄相爱, 我们也实在应该遵守他的诫命. 但是他可以为罪人死以显明他是爱(罗5: 8), 是 “真爱”, 是 “起初的爱”, 是 “最完美的爱”, 是 “最纯洁、最高尚、最尊贵的爱” 等等, 却并没有命令他的圣徒们为罪人死. 他知道我们每一位的承受能力, 赐给我们的诫命都不会超过这能力.

我深知神和神的所是、所有等等都是永远的和无限的. 而我和我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和有限的. 但愿在神的怜悯与恩典里, 赐给我这短暂和有限的时间里, 能尽其在我地享受、经历并实化、活出、见证和彰显神的爱来. 阿们.

再谈主观和客观的知道或认识

在约翰壹书里有两个希腊文字被多次提到, 即 “主观的知道或认识(oida)” 和 “客观的知道或认识(ginosko)”.

按照一般的情形来说,主观乃是属於自我意识, 单凭自我的天然、血气、想法, 甚至偏见, 不够科学. 客观则反是. 在观察一件事物, 不凭己见; 而是从多方面的观察、测试、推理与验证,最後得著某种结论. 然而在属灵的情形来说, 似乎又不能这样一刀切.

朱弟兄在 “罗马书研读” 中卷, 对此两词曾有过极清楚而又中肯的发表. 就是 “主观的知道” 联於复活的基督. 意谓当我们望断一切以及於基督, 以基督为焦点, 只注视基督, 只享受基督, 只住在基督里, 这样我们这个人就消失了; 加2: 20的实际 ---- “不再是我, 乃是基督” 就可以体验出来了. 也可以说我们这个人就是隐藏在基督里. 这样基督所经历的, 可以成为我们的经历. 也可以说: 我们和基督在生命生机里完全联结成一. 不如此, 在属灵方面, 很难有真正的、有意义的主观的知道或认识.

至於 “客观的知道” 乃是联於我们这个人. 譬如我们多多少少都重视启示 ---- 异象之启示, 负担与托付之启示, 以及生命的话之传讲、追求、研读与启示 等等, 可以说这些都是从客观方面得著的的知道或认识.

以色列人只知道神的作为, 摩西只知道神的法则 (诗 103: 7), 但在新约恩典时代里, 圣徒们却都认识神(耶 31: 33 – 34, 来8: 10 – 12). 话虽说得这麽轻快, 然而行起来却不是那麽容易. 譬如我们是否都认识神的所是、所有、所完成、所达到以及所得著的? 是否正确的认识真理? 有否渴慕、追求、明白他的话? 有否被他的话来装备、被构成? 然後活出、见证、实化并传扬他的话? 最後教会有否得著建造? 我自己有无得著建造? 认真考量起来, 认识或知道神决不是简单轻而易举的, 甚至一生之久也不一定有丰功伟业的显出.

再说知道或认识人也不容易. 俗语说得好: “知人知面不知心”, “知交有多少” 以及 “贵相知”等等. 甚至活了一辈子仍然不知道自己, 不认识自己. 更遑论去知道或认识别人.

(Joseph, March, 2014)